鹽土種稻,為避免插秧時受到鹽害,可采用直播法。采用育秧移栽的應特別重視培育發(fā)根力強的壯秧。實踐證明,在鹽土上就地育秧,能提高秧苗的耐鹽力,插秧后返青快、成活率高,同時又容易滿足大面積鹽土種稻對秧苗的需要。 要就地培育壯秧、提高成秧率,主要的問題是防止鹽害,其措施除了抓好秧田的浸泡、盡量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外,還要通過秧田的科學用水,協(xié)調(diào)土壤水分、鹽分和空氣三者之間的關系,防止土壤返鹽,促使秧苗迅速扎根。 搞好稻田基本建設:新墾鹽堿土地區(qū)種稻,必須事先對水源、渠系設置、土地平整、田塊大小等做出全面的規(guī)劃,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淡水源和完整的灌、排系統(tǒng),這是種好水稻、防止鹽堿害的基礎。 建立完整的灌、排水系統(tǒng),才能加速鹽堿土的改良利用,種好水稻,防止鹽堿害的發(fā)生。灌排渠的設置,要從有利于土壤脫鹽和整個墾區(qū)的排鹽著眼,故排、灌必須分系配套,每塊田地都要單獨建立進出水口。 泡田洗鹽、淡化耕層:泡田洗鹽,要在平整土地的基礎上進行。 種植綠肥,增施有機肥料:在鹽堿土種稻,要增施腐熟的廄肥、人糞尿等有機肥料,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(zhì),改良土壤結構,提高土壤肥力,并可能增加地面覆蓋,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,從而減弱地下水中鹽分上升的速度,防止表土聚鹽而造成死苗。 掌握田間排灌技術是鹽堿地種好水稻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:水稻苗期抗鹽能力較弱,可用灌深水的辦法防止鹽害。灌水深度8-10厘米,以后可根據(jù)不同生育期調(diào)節(jié)水層深度,分蘗期水層可淺些,孕穗期水層可深些。 |